历史全文

溯吾族之始 实姬姓也 周昭王庶子夫人 食采翁山 遥观天上白虹而有孕 临拾式月 始产男孩 出世两手握拳 三日不能出声 昭王以口嘘之 声手乃放 左掌有文字曰公 右掌有文字曰羽 遂赐姓曰翁 名曰溢 食采翁山 其地属青州山东盐官郡 卒谥端明王 传二十四世 弥伦公 时值赧王政衰 诸侯互相侵夺 公耻辱之不忘 厥祖因指其地为姓曰翁 又历九世 宏公避新室之乱 隐居南阳与邓为邻 不复出任 及至十世 名轩公者 唐赐甲榜进士 官福建闽州刺史 乐山水之胜 遂展闽之莆田竹啸庄 为闽之始祖 及至十一世 茂禧公仕泉州即地而居焉 厥孙庠为序 不忘母训 皆登仕籍 迨至十四世 有讳何公者 生子乾度官至郎中 去夫人陈氏 生六子 家住河南省洛阳县 时光易过 岁月如流 传至松太祖建隆年间 时因世乱 胡夷侵袭 六姓驻节是邦 迫而化姓逃匿 六桂遂此分歧 因而枝叶畅茂 源远流长 绵延及今 为照明本源 使后世普遍明白 遂将六桂传芳之功名 及分姓因由逃避地方详为分述如下


长房历史

长子分姓洪氏处厚公 字伯起 始祖乾度公之长子也 宋太祖建隆元年 进士礼部员外郎 兼殿中丞上柱国 当胡夷侵至 逃避於甘肃省敦煌县 鸣沙山之麓 辟石室千条 号称敦煌石室 广纳义士 教黎民 洪姓由此开基 流播四方 今灯号以敦煌二字 即纪念开基地之所由来也


次房历史

次子分姓江氏处恭公 字伯虔 始祖乾度公之次子也 宋太祖雍熙乙酉年 梁灏榜进士 官州法曹逃至山东省济阳县 甫一载 得悉四弟化为方姓 在开封府训练兵马 乃率领部属 迁入河南省淮阳县 重整旗鼓 收募残部 与四弟遥相应和 未及数月 分兵进驻龙王庙 西北高原 借四弟之声誉 定名方城山 声势大振 助克洛阳 厥功甚伟 而今千秋万世 虽时过境迁 然江姓之灯号 则书济阳堂及淮阳堂 作为纪念也


三房历史

三子原姓翁氏处易公 字伯简 始祖乾度公之三子也 宋太祖建隆元年 进士南剑少尉官 部属洛阳县 东郊盐官村 当胡夷冲至 奉令率军应战 掩护父母兄弟退却 苦斗十日夜 尤奋不顾身 直至四面受围 兵尽矢穷 乃壮烈殉难 呜呼哀哉 言念及此 涕淚交流 今翁氏以盐官二字 作为灯号 即是伯简公殉难之地名 作为纪念也


四房历史

四子分姓方氏处朴公 字伯惇 始祖乾度公之四子也 宋太祖开宝元年 进士官都曹长判官 化为方姓 逃至开封府 息影乡间 回念三兄被戮 手足情重 深恨冤沉海底 复报何日 悲伤满怀 义愤田胸 於是啸集部众 重行整军经武 继将两载 秣兵厉马 发动进剿胡夷 藉冀收回失地 湔雪昆仲仇誉 经三载苦战 复得二兄江伯虔 从方城山出兵侧击 协力进攻 乃将洛阳克复 报三兄之大仇 雪沉冤之奇耻 奠都是邦 定名河南 扫除胡夷 还我江山 即尽雁阵之职 无负骨肉之情 精忠义气可照天日 今方姓灯号 以河南二字之所由来也


五房历史

五子分姓龚氏处廉公 字伯约 始祖乾度公之五子也 宋太祖开宝元年 进士官大理司 有直监察御史 化为龚姓 当城池失陷 与六弟扶双亲匆徨出走 越湖北省 诣武胜关 复中胡夷之伏 拼命抵抗 且战且走 於是时也 六弟与父 已不知所往 骨肉从此离散 处廉公迫於无可奈何 乃单刀匹马 扶慈竹冲出重围 攀山越岭 而至武陵山驻马 征装甫卸 植党开基 树帜平番 履定中原 积功恢宏是以龚姓以武陵二字 作为灯号之史原也


六房历史

六子分姓汪氏处休公 字伯容 始祖乾度公之六子也 宋太祖雍照二年 进士官朝散郎 韶州判官化为汪姓 自偕五兄扶父母避难 中途中伏分散 与父脱险 沿途卖浪文墨 至江南而居之 取名为平阳县 教民耕织 恒十有余载 博得当地人民拥戴 后处休公受命治闽 移节福建省 兴化府莆田县 政声四达 群众咸归 遂辟地以居驻马 始祖乾度公 寿终是邦 葬在县之西南 黄峰山中 钦赐祭葬 立石为碑 敕封(六桂坊) 共四十八个 巍峨矗立 窀穸广大 中有律诗一首 志在於后 汪姓因此开基 取灯号为平阳 始祖乾度公 死在莆田县 为六姓开基之祖 今遗跡仍闻存在 是故六桂分支 溯本追源 确保同宗共族 请参阅族墓遗诗 足以明白

处厚公

分姓洪氏

公子伯起即乾度公之

长子宋建隆元年进士

特受承议郎尚书礼部

员外郎兼殿中丞上柱

国赐绯鱼袋号敦煌居

朱紫坊

处恭公

分姓江氏

公子伯虔即乾度公之

次子宋雍熙二年梁颢

榜进士官泉州法曹妣

林氏号济阳居淮阳

处易公

分姓翁氏

公子伯简即乾度公之

三子宋建隆元年与长

兄同榜进士官剑南少

尉号盐官居竹啸庄

处朴公

分姓方氏

公子伯惇即乾乾公之

四子宋开宝六年进士

官泉州法曹妣陈氏号

河南居竹啸庄

处廉公

分姓龚氏

公子伯约即乾度公之

五子宋开宝六年与四

兄同榜进士官大理司

有直监察御史妣陈氏

号武陵居马栏

处休公

分姓汪氏

公子伯容即乾度公之

六子宋雍熙二年与次

兄同榜进士官朝散郎

韶州通判妣陈氏号平

阳居东林

“六桂堂”是一个十分著名的堂名,指的是南方闽粤一带的洪、江、翁、方、龚、汪等六个姓氏。根据历来文献的记载,南方的这六个家族,虽然所顶的姓氏完全不同,但实际上却是一父所出的同一家人,所以才会共用“六桂堂”堂名。千百年来在这个名堂 之下,亲爱精诚,不分彼此。


组织简介
六桂文化源远流长,所谓六桂,就是洪、江、翁、方、龚、汪六姓的总称。这六个姓氏都有其祖系源流及衍派谱系,都是炎黄子孙,在中华民族群中占有重要位置与荣耀的名望。据史志和姓氏谱系,洪氏出于唐尧时的共工,江氏为虞舜时伯益的后裔,翁氏为周昭王庶子谥(又名庶任),被赐姓翁为开基始祖。方氏为神农氏八世孙帝榆罔后裔方雷氏,另一支则源于周代卿士方叔。龚氏起源于神农氏后裔的共工氏。《万姓统谱》有载“龚氏之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望出武陵”。汪氏为春秋时鲁国大夫汪候的后裔,这些都是有史可证的。

 

由来

“六桂堂”是出现于距今大约1000年以前的宋朝初年,而且追本溯源,统统都是翁家的子弟。翁氏的来源,提起来光彩无比,因为他们的源流,可以源源本本地追溯到3000多年的圣君周文王,是最值得自傲的黄帝姬姓子孙。

 

有关翁氏的源流,每一种古籍的考证都是完全相同的。譬如,《姓纂》一书指出:“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山,因以为氏”;《姓氏考略》也指出:“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山,因以为氏,望出钱塘。”

 

由此可见,翁氏大致始于公元前1052至1002年之间的西周昭王之时。周昭王是周武王的曾孙,翁氏的始祖则是周昭王的儿子。如此一来,翁氏的来龙去脉,是更加一目了然。

 

源自3000年前周文王的后代翁氏,在历史上一直是春风得意,神采飞扬的。这一点,可以找到许许多多具体的证据。例如,翁伯是一位名登《史记货殖传》,以贩脂而富倾县邑的大富豪;唐僖宗时的翁洮,更是皇帝嘉慕不已的一代高士,以一首《枯木诗》谢绝朝廷的征召,千百年来传为佳话。

 

满清末年那位颇思有所为的光绪皇帝,有一位“师傅”翁同龠禾,是人们所熟悉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是光绪皇帝实行新政时的中心人物。文章道德,备受后人的敬仰。


历史传说
唐末五代、京兆翁氏35世祖何公随父轩公入闽,卜居莆田福兴里竹啸庄,传至39代乾度公(898-951),官拜闽国补阙郎中,娶妻林氏,生有六子。而翁乾度堂叔翁承赞是闽国王审知朝中宰相。五代后晋太祖天福年间闽国被南塘和吴越瓜分而亡,翁乾度为避国乱,携眷归隐莆田竹啸庄,并将六子依次改为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乾度六子于宋初三次科举先后中进士,即“三科六进士”并跻身仕途。长子处原,分姓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进士,特授承议郎,兼殿中丞上柱国,赐绯鱼袋;次子处恭,分姓江,宋太宗雍熙三年(985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仁、留本姓翁,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分姓方,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五子处廉,分姓龚、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寺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分姓汪,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当朝六兄弟齐荣,显赫一 时,被誉为“六桂联辉”。